当前位置: 首页> 历史>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> 卷十_灾异例第三十

卷十_灾异例第三十

作者:[清]刘逢禄 返回目录 加入书签

襄二十四年:大饥。注:有死伤曰大饥,无死伤曰饥。

释曰:灾异者,圣人所以畏天命重民命也。圣人之教民,先之以教,而后诛随之。天之告人主,先之以灾异,而后乱亡从之。其任教而不任刑,一也。六经皆言灾异。《诗》、《礼》师失其传。伏生之于《书》,京房之于《易》,董仲舒、刘向之于《春秋》,大义略同,惟刘歆为异。其于天人相与之际,皆能精微眇以喻其意,通伦类以贯其理,则皆措之于事而可行,非概以恐惧修省之言惑当世也。夫陈说先王而失谴告之指,谓之不学无术,魏以后儒者是也。讳其事应之著而不肯慼言于上,谓之曲学阿世,谷永、翼奉之徒是也。善乎!董生之言曰:《春秋》之所讥,灾害之所加也,《春秋》之所恶,怪异之所施也。推此以应变,是谓求病而用药。圣人拨乱反正,尤重于上律天时,下袭水上,必至于太平以瑞应为效,而后地平天成之道著,则莫近诸《春秋》也。故观僖、宣之觉寤,而功美过于无灾。其召而不知变,则伤败亦不还。日天之所坏,不可支也。《易·中孚》传有之,政不改而灾自除者,观本所起,以知存亡。谓有贤者持政,明天意去此乡来者。楚庄王以天不见灾,地不见孽,则祷之于山川,盖谓此也。故遇灾而惧,中主优为之;不见灾而惧,则并致灾之由而弭之,祯祥毕致,而王道终矣。夫圣主尚乐求忠臣之谏,而况天谴乎?乐天者,保天下幸之受之之谓也。《诗》曰:潜虽伏矣,亦孔之灼。故人受阴阳之气以生,若水之渐鱼也。鱼怫郁于渊,而水为之淖。人以邪乱殽气化,而天闻其腥。天之在人者曰性,人之受天者曰命。存心养性,所以事天,而先后之动静顺逆之气,朕于不闻不睹,而枢机之应,若山川出云而天降时雨,因其厚薄广狭,而为之量。《诗》又曰:上天之载,无声无臭。言致一也。人君自仁爱而天仁爱之,人君自昏昧而天亦应以昏昧而仁爱之。《诗》又曰:民今方殆,视天梦梦,既克有定,靡人弗胜,有皇上帝,伊谁云憎!言事天也。
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